第一階段課程:父母效能訓練

指定書籍:父母效能訓練

十五

指導老師:黃秀敏

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 聯絡電話:06-3500310

 

本次主題:發揮「我─」訊息之效用

第七章 發揮「我」訊息之效用

偽裝的「你」的訊息。我們希望父母瞭解「我覺得你是糊塗蟲」,其實與「你」的訊息所說的「你是糊塗蟲」的意義是一樣的。我們在成長班上要求父母改掉「我覺得」的習慣說法,並訓練他們明確地說出感受。(P.137)

避免強調消極面的感受。剛受過訓練的父母有時候會犯的另一種錯誤是,忘了以「我」的訊息來傳達積極的感受,只曉得對孩子表達一些消極感受。……父母因為說話方式不當,故失去了許多機會,去向孩子表達積極的、關愛的感受。我們身為父母者往往急於「告訴孩子教訓」,因而錯過許多給孩子一些基本教訓的大好機會。(P.138~139)

父母傳送與感受不符合的訊息。訓練班的父母時常聽到其他學員說,他們對孩子傳送的「我」的訊息「馬力不足」,也就是說,他們剛開始很難傳送一個與自己內心感受等量的「我」的訊息。如果發生上述的情形,父母所傳送的「我」的訊息對孩子就不能發生影響力,孩子也不會因而改變行為。(P.140)

爆發的火山。用「我」的訊息,並不等於可以向孩子發洩胸中的怒氣。為人父母要學習避免發怒,不對孩子造成情緒性傷害。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致使他產生某種根本的感受,而故意擺出憤怒的姿態,以責備、懲罰或教訓孩子。我們告訴成長班的父母,如果他們時常對孩子傳送憤怒的「你」的訊息,他們最好對著鏡子問問自己:「我到底怎麼了?」、「孩子的行為威脅了我哪些方面的需求?」、「我的根本感受是什麼?」(P.142-143)

「我」的訊息能獲致驚人的成效。……當孩子知道父母真實感受後,往往表示驚訝。……孩子跟大人一樣,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什麼影響。他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,而全然忽略了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衝擊力。但是,只要父母告訴孩子這點,他們就會懂得替他人設身處地著想。(P.143-144)

大人往往低估孩子替他人著想的意願。我相信只要大人坦誠說出他們的感受,便能引起孩子的反應與責任感。……許多父母都低估了幼兒理解「我」訊息的能力。其實,兩歲的孩子大多已經學會觀察父母何時接受他們,何時拒絕他們;何時心情愉快或惡劣;是否喜歡他所做的事。……幼兒也理解非語言訊息,因此,父母也可藉一些動作、表情等來傳達訊息。(P.145~147)

傳達「我」的訊息可能面臨的三個問題:

通常父母初次運用「我」的訊息時,孩子往往會故意聽而不聞、視而不見,這時父母應傳送較強而有力的第二個訊息。

孩子接受到父母的「我」的訊息,不一定會馬上改變行為,他可能也以「我」的訊息回應父母,這時父母就該使用主動傾聽的態度,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。

父母使用「我」的訊息時,有時候孩子雖然知道自己的行為對父母造成困擾,但他卻拒絕改變其行為。也就是說孩子需要從事某種行為,與父母不希望他從事該種行為的需求發生衝突時;這時父母可以使用沒有輸家的「第三方法」。(P.147~150)

 

【補充資料】

良好的吵架方式

在良好的婚姻關係中,夫妻雙方都想解決因差異而引發的衝突,但是他們不會長期停留在衝突當中,也不會怕吵架而佯作表面和諧,他們努力的了解彼此和達成協議。爭吵是促成了解和達成協議的過程;關係良好的夫婦不怕困難和爭論,並且學著如何做公平的爭吵。公平的爭吵包括:

1.        自我肯定(重視自己的觀點),而非攻擊對方(不擇手段的打敗對方)

2.        把焦點放在現在,避免重翻舊帳。

3.        避免說教,儘量說出具體而實際的內容。

4.        使用「我」的訊息,不要批評對方。

5.        誠實的溝通必須精確的表明己意,而非盲目的同意,呈現表面的完美和諧。

6.        不要爭論細節。

7.        不要列舉罪狀。

8.        積極傾聽。

9.        如有爭論,一次只爭論一件事。

10.    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。